探访崖壁上的神秘国度——纪王崮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崮”——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这些戴着平顶帽子的山,这种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或叫做“方山”。当地人称之为崮。
初见崮,你一定会为这样的“山”而惊叹。面相挺拔,但是弧线却是圆润的,矗立在原野之间,犹如一座座大自然鬼斧神工打磨的城堡。地质专家将这样的形态下了定义,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而这样奇特的地貌,多分布在我们的沂蒙山区,因此“沂蒙七十二崮”早已闻名遐迩。
事实上,“七十二”只是个广泛的数字,坐落在我们临沂的崮数目远不止于此。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去有天下第一崮之称的纪王崮来一探究竟。
天下第一美称
提起崮,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孟良崮那场战役。毕竟于革命老区而言,孟良崮更符合红色沂蒙的定义。但是2012年的一次考古研究,却将号称天下第一崮的纪王崮推上了前台。
驱车前往“纪王崮,”这个如今新兴起的旅游胜地距离沂水县城还有40公里。当地的导游会兴致高昂向你诉说着纪王崮的一切故事,从春秋时期关于纪王的传奇轶事说到今天“天上王城”的游人如织。那种有着独特临沂沂水味的方言,再配以沂蒙山人憨厚质朴的面孔,会让你瞬间生出奇特的身临其境感。
与其他的崮顶不同,纪王崮是鲁中南众多“崮顶”中唯一常年有居民居住的大崮,大概这也就是它被尊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其中一项重要原因。一路上导游一直在绘声绘色的介绍纪王崮的三大特征——风光秀,传说奇,今貌美。但是游客们反应平平多提不起太大趣味,毕竟对于行走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人而言,很多地方的景致都可以用这三个短句来概括。
真正令游人们感兴趣的,是纪王崮上刚被发掘的春秋墓葬。
一铲惊现君侯墓
对于纪王崮古墓葬的发掘,缘起于在崮顶进行工程作业的一个工人的偶然发现。工作人员进行施工作业时,发现零零星星的绿色碎片。半小时后,一件“庞然大物”从深埋的土中挖了出来。这可谓是发掘春秋大墓的“第一铲”。
事实上,根据导游们回溯,这第一铲源自于纪王崮旅游区的开发项目。2012年1月,当时的沂水天上王城景区远未有现在的人气。为迎接春日游客,景区决定春节前开始在纪王崮崮顶修建一处人工蓄水池,用于建设漂流项目。
工程一旦敲定便进行的如火如荼,1月4日,挖掘机正在崮顶不间断作业。下午5时,工人突然发现挖掘机掏出的土里现出一些像是“绿色碎片”的奇怪东西。当时还未在意,但是伴随着“碎片”越来越多,半个小时后挖掘出的一个直径约60至70厘米的圆形器物最终令人惊喜。工人立即觉得此事重大,马上停工向景区负责人汇报现场情况。景区立即将“古物”运送至县城安全处,并派驻专门人员保护。
从当时的第一铲到3月份,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管办等组成的考古队正式进驻工地,开始对纪王崮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这个墓葬终于现身于天下。原想纪王崮只是大自然对于沂蒙老区的天然馈赠,没想到先人们早就有先见之明,在崮顶上留下可贵的人文遗产。
鲜为人知的纪国
很多时候,专家的定论固然有科学价值。但是当地百姓的传说野闻似乎更有意思。
之所以名为纪王崮,好像这个崮多少应该与纪王有些关系。据当地百姓传说,纪王是春秋时期位于山东半岛的一个小国国君,不姓纪却姓姜。传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由于纪国国土较小,知名度远没有其邻国齐国和鲁国高,所以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只停留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里。
其实纪国的统治区域虽小,但也应该有几个市那样大,基本在今天的寿光、青州、昌乐、莱阳一带,国都遗址“纪台”(也叫“纪王台”或“纪侯台”)至今犹存,位于今寿光市纪台镇纪台村。由于国小势微,纪国只能在齐、鲁两国的夹缝之间求生存,借两强国的矛盾自保。一国能混迹如此,这多少有些可悲。但纪国的艰难中庸之道也不算是没有收获,纪国与周王室和鲁国的关系都比较好,鲁国为抑制齐国的扩张,也极力保全纪国。纪国就这样幸福了三百年。
这种平衡关系一直到周夷王年间才被打破,这一年周王烹杀了齐哀公,据说这一悲剧是纪侯进谗言的缘故,齐、纪两国因此结仇。周庄王七年(前690年),齐襄公出兵伐纪,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半夜出逃,在正史上从此失去了踪迹,存世三百余年的纪国也就此亡国。
纪王崮的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纪侯逃出后准备去投奔鲁国,途经今天的沂水时发现了一个绝妙去处,这个地方便是齐、鲁、莒三国交界处的纪王崮。如果去过纪王崮的人可能很容易看出,这个地方地势险峻,极为易守难攻。纪侯来到这里后,发现崮上有水有田且地形险要,很适合防守,便在崮上筑起了城池,从此开始了养家过日子的生活。对于当时还心存兴兵复国之梦的纪侯而言,这无异于卧薪尝胆。
关于这段历史,清康熙十一年成书的《沂水县志》中也有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据此。”
纪候的梦做的是挺好,但事有不巧,齐国最终还是发现了纪侯的下落。这位多难的国君又遭齐国大军的追杀,最后不知所终。纪侯的归宿在沂水一带被演绎成许多美丽、浪漫的传奇,但究竟魂归何方却无人知晓。
关于纪王崮上的国君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相传公元前256年,在位59年之久的东周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姬延降秦,周王国被灭。国破家亡的周太子率领残兵败将从京都洛邑(今洛阳附近)一路北逃,来到当时还叫西大崮的纪王崮。周太子在西大崮上盘踞几十年,修建宫殿构筑工事,最终一事无成忧郁而终。因周太子是“姬”姓,所以当地人也称此崮为“姬王崮”。
到底是“纪候”还是“姬王”,岁月渐进,大概只有纪王崮上斑驳林立的石头心里清楚。如今纪王崮上依然有旗杆座窝等痕迹,仿佛在无时不刻提醒着人们那段久远的历史。就连蜚声海内外的地下冰宫据说也是在原纪国藏兵洞的基础上扩建的,可见纪国当时的气势恢弘。斯人已去,这些遥远的遗迹却依旧清晰。亲登崮顶屹立在上遥望前方,这大概就是对这方圣土昔往的最好纪念。
从“中国最早城堡国家”到“天上王城”
如此高的崮顶建造墓穴实属罕见。纪王崮的春秋古墓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热议,据山东省考古学家王恩田推测,纪王崮春秋古墓所在地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城堡国家。
究竟是“可能”还是“确定”,其实这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然而更有意思的是,昔日这个我们先人留下生存痕迹的地方,今朝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作为一设施完善的旅游区,天上王城以“千古王城”为契机,开展了多项旅游项目。其中“石抱树”、“妃子墓”、“地下冰宫”等项目更是全国闻名。如今不在节假日,来游览天上王城雄姿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大概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倾听着崮顶的风声,就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的过去。这凌冽的风声便如同昔日旌旗猎猎下的号角,斑驳的崖壁便似是昔日的盾牌,这是一场现实与历史的决斗。而纪王崮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沉醉于历史的瑰丽梦境,不愿醒来。
【小知识】
五亿年前的巨变——崮
据地矿部门研究,在距今5亿-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在自然界里,风雨是最有耐性与力度的力量。岁月悠久,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新一轮侵蚀循环再行开始。崮就是这个侵蚀循环的产物,那圆圆的平摊帽子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则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崮,看似静默无言,巍峨耸立在丘陵原野间,其实它是经历过最残酷沧桑的长者,见证了沂蒙山区蜕变的一切。
据考证,沂蒙山区实有崮200余座,其中较有名气者近百座。崮多以象形命名,如石人崮、拔垂子崮、油篓崮、马头崮、龙须崮;也有的以崮的作用和方位命名,如晨云崮、暸阳崮、透明崮、北岱崮、南岱崮;还有的以传说命名,如孟良崮、抱犊崮、和尚崮等。
(妩冰)